中文EN
郦学史与《水经注》新研
2023-10-13 来源:社科院专刊总第661期 作者:徐焕
分享到:

  本报讯  近日,由中国社会科学院“登峰战略”古代文学优势学科主办的“古代文学论坛”2023年度第四期在京举行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李晓杰应邀作题为“郦学史与《水经注》新研”的主题报告。

  李晓杰认为,郦道元所注《水经》大体成书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,郦氏有感于这部《水经》“粗缀津绪,又阙旁通”,于是以之为纲,重作编排与注释,完成了超过《水经》原文近30万字的《水经注》。自宋以降,《水经注》受到学人的广泛推重,明清不少著名学人投身于此,形成了一项专门的学问——“郦学”。随后,李晓杰又系统梳理了《水经注》版本流传中形成的古本、今本两大系统,并对诸版本的关系、优劣、价值等作了扼要的阐发。
  自2011年开始,李晓杰率领研究团队,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,利用传世文献、考古资料、古旧地图,结合文献学、历史学、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,并辅以GIS数据分析及3D制图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,从版本校勘细度、史源探究广度、地理考释深度、地图绘制精度等方面入手,对《水经注》的本体展开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——新撰《水经注疏》、新绘《水经注图》,至今已刊行《水经注校笺图释》系列三种五册,同时还出版了《古本与今本——现存〈水经注〉版本汇考》。
  评议环节,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靖国提出,《水经注》是重要的古代文献,研究难度很大,平常利用也颇为不便。《水经注》的版本、错简问题历来聚讼纷纭,李晓杰教授系统梳理了重要版本,并对其文本关系作出清晰的阐发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清华大学教授侯旭东认为,GIS等前沿技术的应用,使传统的“郦学”研究焕发了新生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郑永晓谈到,“郦学”素有辞章一脉,希望大家对此有所致力,共同推动《水经注》研究迈上新的台阶。
 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主任吴光兴主持,古代文学优势学科成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共60余人参加论坛。
  (徐焕)

责任编辑:王晏清